第3章(1 / 1)

清代的布政使是总督和巡抚的属官。臬指臬台,即按察使的俗称,掌管一省的刑狱。

2 御史──都察院的属官,专管监察弹劾内外官员的“言官”。

缙云县地面,古属越国,隶会(kuai 快)稽郡,唐初为栝苍3、婺州4二郡的辖地。缙云初次建县于武德5四年(621 ),属丽州(今永康市),到武德八年,又废丽州和缙云县,仍并入永康县。万岁封登6元年(696 ),分栝苍县东北部和永康县的南部地区建缙云县,属栝州管辖。现在一般都以万岁封登元年作为缙云县建县之始。

--------

3 栝(gua刮)苍──也叫“栝州”,古代此处山上多栝木,因此山名栝苍,州以山名。不知何年“栝苍”讹为“括苍”,唐大历十四年(779 )因避德宗李适(音kuo括)讳,改名处州,可见“栝”“括”之误,早在唐代即已形成,现在则连“栝苍山”也误为“括苍山”了。

4 婺(w u务)州──后改名金华府,相当于今金华地区。

5 武德──唐高祖李渊的年号,公元618-626 年。

6 万岁封登──周则天皇帝武曌的年号,公元696 年

缙云县山多地少,土脊民贫,向来有“七山一水二分田”之谣。居民虽然勤劳耐苦,但是人口众多,为了生计,外出投军吃粮的,当隶役驿卒的,做小本经营的,遍布他乡外地。

说起这条恶溪来,也实在可恶:全中国的大半江河,不是由西向东,就是由北向南;但是横贯缙云县城的这条恶溪,却偏偏与众不同:竟然由东门外悠悠而来,往西缓缓流去,把一个小小的县城,一分为二。恶溪两岸之间,距离宽窄不一:宽阔的地方,连河滩都算上,有达百丈开外的,比全国闻名的淮河、海河都宽;而在县城内的一段,由于南岸是高山,北岸是房舍,河道最窄处,不过二十丈左右,但也比世界闻名的大运河还要宽些。

清代以前,恶溪上没有大桥,包括县城在内,两岸交通,只由一些高出水面不多、宽仅二三尺的石板小桥相连接。每逢雨季,水位稍稍升高,激流就会漫过桥面,湍湍而泄,宛如瀑布。只要水面不高于桥面太多,当地土著乡民大都敢于涉水而行,而那些城里或外地来的人,站在桥头,眼看着滚滚浊流奔腾而去,不免头晕目眩,心惊肉跳,再也不敢伸腿儿。遇有急事非过河办理不可的时候,那就非出钱雇人“背过河”不可了。因此,每逢涨水的日子,经常有几个穷家小伙子,穿着草鞋,卷着裤腿儿,伫守在桥头,专门以背人过河来赚几个钱贴补家用。──在这种场合,不论是羞人答答的闺阁千金,还是守寡多年从不与男人碰一碰的贞节烈女,就都会不以为意,大大方方地趴在这些男人的背上,闭着眼睛,耳听着万马奔腾一般的流水声,把自己的生死命运完全托付给身下这位从不相识的陌生男人。

出缙云东门,再溯恶溪而上,行十七八里,就进入浙南著名的风景区:仙都山。

仙都山,是道家所谓“三十六洞天1”中的祈仙第二十九洞天,唐以前原名缙云山2,唐天宝3七年(748 ),本州刺史苗奉倩为了借重瑞祥以粉饰太平盛世,上表朝廷申奏亲见缙云山上有五色彩云笼罩,并有“仙乐殷殷,响彻林樾”,可见这里是“仙人荟萃之都”云云。唐明皇李隆基看到了表章,认为这是瑞祚(zuo作)吉祥之兆,一喜之下,下旨敕改缙云山为“仙都山”,并亲书“仙都”二字,从此相沿至今。

--------

1 三十六洞天──道家把我国三十六处胜迹称为“三十六洞天”,见《茅君内传》:“大天之内,有地之洞天三十六所,乃真仙所居。”

2 缙云山──见《隋书·地理志》:“栝苍有缙云山。”

3 天宝──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,公元742-756 年。

仙都山,志称“广三百里”,那是指整座括苍山脉而说的4。括苍山,原名“栝苍山”,因山上多栝木而得名,不知何年何月何人开始讹作“括苍”,从此以讹传讹,居然沿用至今,不再更正了。括苍山主峰有二,其一名米筛浪,又名“天鼻山”、“真隐山”,在临海县西四十里、仙居县东五十里的两县交界处,早先记录的高度为海拔1415.9米,号称浙南第一高峰5,后经国家测绘局实测,正确高度为海拔1382米;其二名海临尖,当地土名“赫灵尖”,高度为海拔1196米,在缙云县东北七十里前路乡境内与仙居县交界处的苍岭上。缙云人所说的括苍山,大都指的是这座山。山上有小桃源、雁门山、龟山、珏峰、百丈岩、虎踏岩、老鹰岩、天仓洞、阮客洞等名胜。苍岭自唐代至清代一直是从金华、永康到仙居、临海的孔道,用石板砌成的盘山驿道,至今依然完好。形势极为险要的“缙东锁钥”东平寨,就在苍岭山上。据县志记载: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(1557)五月,倭寇数千人,自台州登岸,破黄岩,劫仙居,逼近缙云地界,都御史1阮鄂亲率大军万余人屯兵在东平寨上拒守,倭寇无法入境,缙云县方才免遭洗劫。至今山上仍留有阮鄂所筑的将台,供后人纪念凭吊。

--------

4 道书《名山图记》中说:括苍山是成德第十洞天,高一万六千丈,广三百里,有一万八千奇峰,一百三十六条溪流。佛道两家的信口开河,于兹可见一斑。

5 在缙云县南乡境内的大洋山,经实测为海拔1500米,比米筛浪高118 米。

1 都御史清代的都察院,是中央监察机关,主管称为左都御史,满汉各一人,是从一品京官;右副都御史则是巡抚、总督的兼衔,不设专员。主要任务除监察政治得失、民生利弊、官员政绩外,凡有重大案件,与刑部、大理寺共同审断,并监察各级考试等。

仙都山,只不过是括苍山脉千峰万壑中的一峦,往多里说,方圆也不过三十里左右。但就在这小小一片土地上,山环水抱,奇峰怪石,演化成千奇百怪的人物形象和美妙秀丽的风光景致,仅见于志籍的,就有七十二奇峰,二十九名洞,十八处古迹,共合景点一百一十九处之多。成为古往今来风骚雅士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地方和吟咏挥洒的场所。直到今天,留存在山崖上的题咏刻石,不知道有多多少少!

仙都风景中最著名的有两处:一处是四面脱空拔地而起的大小石笋,大石笋高达170.8 米,为目前已经发现的世界最高石笋,因其顶上呈凹形,状如古鼎,且雨季积水,因此又名鼎湖,相传是黄帝轩辕氏炼丹并白日飞升的地方,旁边有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的“皇帝祠宇”,并由书法与李斯齐名的李阳冰篆书刻石。另一处也是由李阳冰篆书刻石的“倪翁洞”。“倪翁”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略家、思想家、经济学家计倪。计倪又名计然,本姓辛,晋国蔡丘濮上人,是老子(李聃)的弟子、范蠡的老师,博学多才,无所不通,尤长计算。晋国亡后,任越国大夫,助勾践图强复国。《史记》称“计然之策七,越用其五而得益”。计倪助越灭吴以后,因深知勾践非共事之君,与范蠡相偕离去,授范蠡经商致富之策,而其本人则隐居在缙云仙都山,山中人不知其姓名,称其为“倪翁”。

仙都山的每一处胜景,都有一个甚至好几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,千百年来,口耳相传,几乎每一个当地的大人、孩子,都能够滔滔不绝地详说细讲,曲折复杂,委婉而动听。在这些简短而饶有趣味神话传说中,凝结着多少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体现出多么丰富绚丽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啊。

我这部书,讲的是一个清代咸丰、同治、光绪年间发生在缙云县恶溪两岸官绅勾结、官逼民反的历史故事。为便于外县、外省的读者阅读,因此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浙江省的概况和缙云县的地理位置、历史沿革以及风土人情等等。关于仙都山迷人的景色和动人的传说,则在正文中穿插叙述,这里不作详细介绍。

1994年2 月17日,经国务院批准,确认仙都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。读者看了本书之后,如果激发了您对仙都胜景的兴趣,不妨到这里来亲历一番。好在现在有公路、铁路直达,交通非常方便!

第一回

风云突变,老石匠建大桥半途而废

内外交困,太平军打天下功败垂成

咸丰七年(1857)仲夏,缙云县淫雨成灾,山洪爆发;恶溪两岸的田园房舍,大半被毁;横跨在县前沟通南北的继义大桥,也在这一场洪水中遭到破坏。

恶溪发源于“浙江诸山之祖”的大盘山,向南流经缙云县城,溪水从东门悠悠而来,到西山脚下折而向南,至丽水而汇入瓯江。曲折的溪水,时而奔腾穿越于陡峭的绝壁之中,时而缓慢流淌于宽阔的河滩之上。这是一条不通舟楫但可涉渡的浅水清溪。相传恶溪中藏有蛟龙、水怪,自古作恶:三年一小灾,十年一大灾,不时泛滥,沿岸居民,不堪其苦。

恶溪自古少桥,两岸居民往来,全靠在水浅处涉渡。雍正年间,县前曾建有一座浮桥,名叫龙津桥;乾隆年间,改建石桥,名叫大兴桥。到了嘉庆五年(1800),与上游的壶镇大桥同时毁于洪水。嘉庆二十四年(1819),先由壶镇望族吕载扬1昆仲独资出银三万两建成了壶镇永济大桥。

最新小说: 领主:兵种上古神魔,就问怎么输 无限敏捷之赠品的崛起 重生归来的我,创造游戏世界 wargame之新的传奇 乾坤世界有乾坤 我的传奇币可提现 种田领主,我的技能无限进化 燃烧军团浮生记 我!被PDD卖掉的世界冠军上单 全民种族模拟:开局成为蚁后